內容簡介
二十世紀,為人類興起了所能想像的最大希望,但同時也摧毀了所有幻望和理想的極端年代。
出生於一次大戰期間的北非埃及,在戰後凋敝的德奧兩國度過青少年,因納粹興起而避居英倫,足跡遍及南歐、拉丁美洲,親見希特勒就職、卡斯楚講演,終身以猶太知識自居,以馬克思主義揭櫫的理想自期,以「人民的史家」享譽國際的世界史大師霍布斯邦,以其專業史家的精闢洞見,和身為二十世紀積極參與者的熱情關懷,為我們記憶了這個我們所由來的世紀。從大災難的一九一四,到黃金的六0年代,乃至天崩地裂的一九九一。
極端的年代,一部短促二十世紀的歷史,一部宏觀史家走過的一生,一個你我都曾或長或短、或深或淺生活於其中的世界的故事。
作者簡介
艾瑞克‧霍布斯邦 (Eric J. Hobsbawm),1917年霍布斯邦出生於埃及亞歷山大城的猶太中產家庭。1919年霍布斯邦舉家遷往維也納,1931年遷居柏林。1933年因希特勒掌權而轉赴英國,完成中學教育,並進入劍橋大學學歷史。在校期間與威廉斯、湯普森等交往甚密;1952麥卡錫白色恐怖氣焰正盛之時,更與希爾等人創辦著名的新左史學期刊《過去與現在》。
1936年霍布斯邦加入共產黨,1946年進入「共產黨歷史學家小組」。從此以後,馬克思思想成了他終身奉行的價值。雖然信奉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背景令霍氏的教職生涯進展艱辛,但卻使他與國際社會間有著更廣泛的接觸經驗及更多的研究機會,從而建立他在國際上的崇高聲譽。
1947年霍布斯邦成為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講師,1959年升任高級講師,1978年取得該校經濟及社會史教授職銜,迄至1982年退休。之後大部分時間任教於美國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,是該校政治及社會史榮譽教授。
霍布斯邦的研究時期以十九世紀為主,並延伸及十七、十八和二十世紀;研究的地區則從英國、歐洲,廣至拉丁美洲。除了專業領域外,霍氏也經常撰寫當代政治、社會評論,歷史學、社會學理論,以及藝術、文化批評等。他在勞工運動、農民叛變和世界史範疇中的研究成果,堪稱當代史家的頂尖之流,影響學界甚鉅,迄今無人能出其右;而其宏觀通暢的寫作風格,更將敘述史學的魅力擴及至一般平民大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