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容簡介
他的黑夜催眠術,我們的荒蕪世界逃脫術
這是個無比漫長的夜晚,這是個只屬於布里爾一個人的夜晚。
失眠的布里爾為了度過漫漫長夜,給自己說了一個故事:故事的主人翁布里克一覺醒來,便發現自己身處在一個「全然不同的美國」──這裡並未經歷九一一攻擊事件或伊拉克戰爭,卻爆發了另一場內戰,導致物價飆漲,民生條件倒退了好幾十年。這陌生的景況是真實還是幻覺,布里克完全摸不著頭緒;他甚至接獲指示,必須親手殺害一個人,才能終止這場戰爭……
深沉的夜裡,布里爾的思緒就像一條沒有盡頭的道路。杜撰的故事未歇,親身經歷的故事卻湧上心頭,他想起曾經美好的戀愛、曾經荒唐的背叛。而此時此刻,在這樣的黑夜裡,他孤獨的家人們也各自鎮守哀傷的回憶無法入眠嗎?
然而布里爾很清楚,只要沉浸在故事裡,便不會想起那些寧可忘懷的事。守著故事,是唯一的辦法;守著故事,看結局會發生什麼事。
在天亮以前,布里克將被告知他要殺的人叫作「布里爾」,故事該如何收尾?在天亮以前,誰會走進布里爾的房間?在天亮以前,布里爾又要如何從故事與往事交錯的迷宮回歸真實世界?
保羅‧奧斯特用《黑暗中的人》為我們展現了鏡中鏡般不斷變幻的迷人世界,所有真實與想像、體驗與杜撰、期望與失落,甚至是分岔的思緒所延伸的兩種結果都是可信的存在。作者在虛實掩映的故事中,透過戰爭的集體創傷對照個人微小但椎心的痛楚,並為我們帶來溫暖明亮的希望之光:這怪誕的世界滔滔向前流動,而我們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存姿態。
作者簡介
保羅‧奧斯特 (Paul Auster),集小說家、詩人、劇作家、譯者、電影導演等重身份於一身,被視為是美國當代最勇於創新的小說家之一。1947年生於新澤西州的紐渥克市。在哥倫比亞大學唸英文暨比較文學系,並獲同校碩士學位。年輕時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,不斷嘗試各種工作,甚至曾參加舞團的排練,只為了「觀看男男女女在空間中移動讓他充滿了陶醉感」。他早年的創作一直深受一些法國詩人及劇作家的影響,而《紐約三部曲》則是他重新回美國文學傳統的轉捩點。
1990年他獲美國文學與藝術學院所頒發「莫頓‧道文‧薩伯獎」;1991年以《機緣樂章》獲國際筆會福克納文學獎提名;1993年以《巨獸》獲法國麥迪西文學大獎。他的詩作與散文並均獲得「藝術基金」的獎助。作品除《瓦提哥先生》、《月宮》、《沒落之鄉》等小說外,還包括回憶錄《孤獨及其所創造的》、評論集《饑渴的藝術》及詩集《煙滅》。作品已被譯成二十多國語文。
九O年代起,奧斯特並積極參與電影工作,除為華裔名導演王穎編寫「煙」的劇本,《煙》於1995年的柏林影展中贏得銀熊獎特別評審團大獎、國際影評人獎及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,並與王穎合導了「面有憂色」。1998年他更獨立執導「橋上的露露」,他受蜜拉索維諾等演員的稱許。他並且獲選為1997年坎城影展的評審委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