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1本在賣
內容簡介
海倫‧庫伯是個「剛果人」,她是賴比瑞亞兩大世家的後代──她的家族史可以追溯到1820年第一艘從紐約啟航、滿載被解放黑奴的船隻談起,那艘船後來抵達了西非賴比瑞亞,並且建立了蒙羅維亞城。
海倫從小在蜜糖灣長大,那是一棟擁有二十二間房的濱海豪宅。她對童年的回憶是由一群前呼後擁的僕人、亮閃閃的汽車、西班牙一棟渡假別墅,以及位內地的一間農莊拼湊而成。這也是一個玩踼腳遊戲、喝熱胡椒湯、對偷心人和水鬼心存恐懼的非洲童年。海倫八歲時,庫伯家來了一名養女──收養小孩是賴比瑞亞菁英階層常見的習俗。尤妮絲,一個巴薩族女孩,突然間成了「庫伯太太的女兒」。
1980年4月12日,一群軍人發動政變,暗殺了托伯特總統,並且將他的閣員處死。庫伯家族和整個剛果人階層成了當局獵殺的目標,他們遭到囚禁、射殺、凌虐和強暴。海倫在賴比瑞亞優渥的童年生活,在1980年的血腥政變後嘎然而止;海倫和家人逃離了蜜糖灣,前往美國。她們把尤妮絲留在了賴比瑞亞。
海倫在教堂山的北卡羅萊納大學發現了自己對新聞的熱愛,最後並接連成為《華爾街日報》和《紐約時報》的記者,她到世界各地採訪新聞──唯獨對非洲敬而遠之;因為在這同時,賴比瑞亞在戰火蹂躪下,已經淪為第三世界的人間煉獄,當然她更不想再記憶著過去的歡樂,以及一同長大的姐妹尤妮絲。她放棄賴比瑞亞國籍,宣誓效忠美國,不再因為那個「第三世界」的身分而引來異樣的眼光。
2003年,海倫因採訪伊拉克戰事,深刻體會到:「如果註定要死在戰場上,也應該是在我自己的國家」,她的家鄉──和尤妮絲──已經不容等待。
家庭的愛給了她們勇氣與力量,再度緊緊愛著自己的家鄉;幸好我們還在這裡,愛,不曾被剝奪,只有更強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