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2本在賣
內容簡介
你以為,知道哪些事情有意義,就夠了;你以為,把現在該做的事做完,將來總有時間實踐理想。本書作者說,未必。假如不更換思惟,不採取另一種行動方式,你會繼續做著自己覺得沒意思、但以為非做不可的事;你會繼續困在現在的工作和生活模式裡,懷疑人生有沒有意義。
作者是資深的管理顧問專家,他認為當今的文化太過注重實用和效率,使得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乎哪些東西。他鼓勵讀者往內心挖掘,問自己:什麼是我人生裡最重要的東西?然後對著這些重要的事物說「Yes」,採取行動,付諸實踐。
全書分四篇,第一篇談的是如何問出正確的問題。遇到變化,不要馬上問「怎麼做」,因為這種問題不會帶來深刻的思考,也因為這是一種防衛姿態。
第二篇說明,理想主義、親密關係、思想深度,這三項特質可以帶領我們改變心態,準備行動。而它們也是在實踐要務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難題、練習與養分。
第三篇探討今日的文化是多麼注重工具性,進而討論如何有所為有所不為。並把對「我」很重要的事,提高為對「我們」很重要的事。
第四篇解釋四種工作原型。「工程師」和「經濟學家」代表社會文化的主流心態;「藝術家」在職場越來越少見;而「社會建築師」是前面三種角色的綜合。作者期許人人能以建築師的角色自居,與其他人一起建構世界,實踐人生要務。